机声隆隆 唱响金色大地
2022-06-01 16:59 信息来源: 区农机中心
自5月16日老洲乡禾羽家庭农场3500亩小麦开镰第一刀后,全区小麦、油菜逐步进入收割期,至5月31日东联镇最后一颗粮食归仓,历时半个月的时间全区10万亩油菜、10万亩小麦全部收割完毕。
在这之前,市区农业农村局、农机中心高度重视午季作物收割问题,在疫情还在呈现散点的情况下,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同时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全国和全省“三夏”生产视频调度暨小麦机收工作部署会精神,践行农业农村部 国家卫健委《关于印发<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春季农业生产工作导则>的通知》(农经发〔2022〕4号)和省农业农村厅2022年小麦抢收工作方案,扎实推进我区机械强农行动,切实加强小麦机收减损技术运用推广,实现“减损就是增收”、“藏粮于技、藏粮于地”运用好科技强农,抓好机收减损,用最短时间打赢小麦抢收硬仗,让科技成为农民飞翔的翅膀,让机械成为农民增收的坚强的有力的后盾。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区农业农村局的大力支持,也离不开区农机中心全体职工的辛勤劳动洒下的汗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两强一增”行动让农民收获满满。
受今年疫情影响,在夏初之前,区农机中心在前期各乡镇调查摸排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疫情影响导致的跨区作业机手可能减少的因素,对已掌握的本地收割机数量(机具性能良好)加强引导,同时对引进外地的机具数量、跨区机手能否按时到达等情况,优化简化各项程序,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保证机具在收获前落实到位。对机具缺口较大的乡镇强化机具落实责任,积极引导种粮大户(合作组织)与机具引进地区对接,确保需要时“调得进,出得去”,引导供需双方开展订单服务,发挥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优势,帮助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与种植户牵线搭桥,推广订单作业、托管服务和“一条龙”作业等服务方式,帮助机手找活干、帮助农民找机用,实现“人、机、地”结合,努力提高小麦抢收工作组织化程度。
麦收期间区农机中心及时走访铜陵绿丰粮油专业合作社、铜陵剑锋农机专业合作社、铜陵泉井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农机服务组织,引导烘干设备主体全面启动粮食烘干设备,对水分不达标的小麦早烘、快烘,达标储存销售,及时满足农民烘干需求。协调粮食收购企业预约收购,以烘干促快售。通过提供“代清理、代干燥、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等服务,实现节粮减损,促进粮食提质进档。
在午季作物收割前,区农机中心组织了农机产销企业、农机一线“土专家”、农机技术员等指导农民对作业机械作业前进行检修和调试,备足易损件、零配件,保障机具以良好状态投入作业。利用农机通、微信群、QQ群等信息化手段,开展技术咨询和答疑,开展机手操作技能、安全生产特别是机收减损等方面的培训,提高机手操作技能和减损意识。依托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和经销企业,组建2个应急机收作业队(每队机具不少于10台),应急时由农业农村部门统一调度,做好应急支援各项准备。
5月27日,区农机中心以“精细高效、提质减损”为主题,坚持“以赛促训、以赛提技”,在胥坝乡开展了小麦机收减损技术培训指导会,通过现场发放资料讲解培训,指导农机手在开始作业前检查调试好机具,执行小麦机收作业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力争减少收获环节损失,确保颗粒归仓。
培训结束后,区农机中心联合胥坝乡农综站在铜陵士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田地间展开了一场细致精彩的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四台联合收割机的车身贴上数字序号依次出发,在规定数量的面积内进行小麦收割,比一比谁的机收损失最小。比赛结束后,经测算,四台参赛联合收割机的机收损失均低于2%。通过此次技术培训活动的开展,切实加强了农机手的技能操作水平,让农民和农机手了解了“藏粮于技、藏粮于地”的意义,提升了广大农机服务组织的“减损就是增收”意识,深入推动了“机械强农”的步伐,促进农民增收。
在区农业农村局正确领导下,在区农机中心全体职工的同心同德下,在全区农机手、合作经营组织的共同努力下,我区小麦抢收实现了“丰收在望”到“丰收到手”的华丽变身,也向全区人民提交了一份圆满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