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您还未登录账号,请您先登录,谢谢。

5秒后跳转至登录页面...
铜陵市义安区人民政府
领导之窗 投资义安 全域旅游 智能问答 OA办公 分享
首页 > 专题专栏 > 民生工程 > 政策措施

铜陵市义安区农村公路自然村通硬化路实施方案

2022-06-01 16:30 来源:区交通局
【字号:打印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实改善我区各乡镇交通条件,根据省市下发的关于农村公路自然村通硬化路实施方案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现就实施好我区的农村公路自然村通硬化路,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主要目标

  通过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到2017年底,全区各乡镇建成1条连接国省干线或县城的三级及以上公路,1条连通相邻乡镇最短捷且路面宽度5米以上公路;每个建制村通1条路面宽度不低于4.5米的硬化路。通过实施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到2020年底,原则上全区每个较大自然村通1条路面宽度不低于4.5米的硬化路。农村公路网络体系、通达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全面提升。通过实施农村公路自然村通硬化路,到2023年底原则上全区较大自然村(20户以上)全部实现通达。

  二、建设内容

  (一)推进较大自然村道路硬化路实施。从2022年起,用2年时间,在全区实施约60.699公里农村公路自然村通硬化路,推进较大自然村(20户以上)硬化路建设,使每个较大自然村具备一条从村口到现有公路的最短捷连通硬化路,补齐一批“末梢路”,打通一批“循环路”,建设一批“产业路”和“旅游路”,全区基本实现村民组通硬化路。根据林长制改革相关要求,统筹推进区域内叶山国有林场道路建设。

  (二)提升农村公路安全水平。实施农村公路危桥改造,提高桥梁安全性能;实施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完善农村公路标志标线、护栏等安保防护设施;加强农村公路安全隐患治理,不断提高农村公路的安全服务水平。到2020年完成全部入库农村公路安全隐患治理和危桥改造。坚持安全隐患排查的常态化,对新增农村公路安全隐患路段及危桥按“轻重缓急”及时、有序实施治理。

  (三)完善农村公路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农村公路服务能力水平,结合美丽乡村和农村公路养护工区建设,因地制宜,实施一批具有停车、饮水供应及公共厕所等综合服务功能的农村公路驿站,到2023年,原则上每个乡镇至少建设1座;结合农村旅游发展,建设一批具有观景、摄影等功能的农村公路港湾,推进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路域景观为一体的美丽农村公路建设工作;新改建的通客车农村公路,对候车亭或公交站点的建设,做到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交付使用。

  三、建设标准

  (一)农村公路自然村通硬化路原则上采用四级公路建设标准,路基宽度不低于4.5米,路面宽度不低于3.5米(村庄、河堤等特殊区域和路段,路面宽度不低于3.5米,对特殊区域和路段需建设完善的安全设施,错车道设置间距原则上不得大于300米);对具有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性质的公路,鼓励整合资源,按照双车道四级及以上公路标准建设。

  (二)农村公路自然村通硬化路宜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厚度不低于20厘米,基层厚度不低于18厘米,老路基应进行夯实或换填处理;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厚度不低于5厘米,水泥稳定基层厚度不低于18厘米,老路基必须夯实处理至符合规范要求。

  (三)农村公路自然村通硬化路实施时,必须同步建设防护、排水、交通安全等必要的附属设施,通客车路线同步建设候车亭或公交站点,做到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交付使用。

  (四)农村公路驿站建设宜因地制宜,要有统一标识,尽量统一建筑风格,采用一站一设计,基本功能必须具备公厕、饮水供应服务,要有满足需要的停车场地,可结合加油站、治超站、养护工区等设施进行建设。美丽农村公路创建要一路一创建,创建道路要具备安防设施齐全、行车舒适、路域人文环境协调、与当地自然景观相融合等创建条件。

  四、组织实施

  (一)明确部门职责。

  1.各乡镇人民政府是农村公路自然村通硬化路的项目法人,负责工程的组织实施以及施工监理的招投标工作;

  2.区交通运输局负责国有林场道路建设的组织实施工作,负责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的行业监管,协助乡镇做好工程设计和技术指导服务工作,负责工程质量监督和竣工验收工作;

  3.区财政局负责建设资金的筹集和支付工作,区审计局负责工程审计工作,区发改委、区公安分局、区国土分局等有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能做好相关工作。

  (二)规范工程实施。

  农村公路自然村通硬化路项目管理参照现行《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实施办法》执行,具体为:

  1.落实项目法人制度、招投标制度、工程监理制度和合同管理制度,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从优选择施工单位,确保工程质优价廉;

  2.实行项目公示制,在施工现场设立公示牌,公开项目实施的时间、规模、技术标准、资金来源、项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监督电话等情况,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3.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项目开工前,建设单位应按规定向区交通主管部门申请工程质量监督,主动接受监督检查;质量监督申请批准后及时办理工程施工许可;

  4.做好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施工、安全、环保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做到安全、文明施工;严格履行工程报验程序,实行工序报检制度,上道工序验收合格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否则不予施工;

  5.工程完工后及时办理竣交工验收,验收合格后,必须根据区级审计部门的要求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

  (三)加强质量监督。

  1.按照“政府监督、业主管理、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的要求,建立四级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同时聘请一批老党员、老教师、老村干、老退休干部等人员为义务监督员,参与工程质量监督;

  2.区交通运输局应加强农村公路自然村通硬化路的质量监督检查,加大工程实体质量的检测力度,检查实行全覆盖,并针对检查结果及时印发检查通报;

  3.严格执行质量缺陷责任期和质量保证金制度,农村公路自然村通硬化路质量缺陷责任期不得少于交竣工验收后1年,质量保证金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四)强化资金落实。

  1.自然村通硬化路建设费除去上级补助资金外,不足部分由区财政兜底,各乡镇负责筹措解决征迁资金和路基建设资金;

  2.自然村通硬化路建安费拨付办法执行《关于印发铜陵市义安区“四好农村路”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发〔2018〕248号文)规定,专款专用,单独核算,按合同约定拨付工程进度款,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

  五、实施安排

  (一)明确建设任务。各乡镇政府按照目标任务组织开展调查摸底,摸清当地建设需求,提出具体建设项目报区交通运输局审核,区交通运输局审核后汇总报省、市交通运输厅(局),建立《义安区农村自然村通硬化路项目库(2022-2023年)》。

  (二)分步组织实施。在各乡镇上报建设计划的基础上,要求各乡镇负责将路基按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的标准实施到位,按照路基成熟一条安排一条的原则,合理安排年度建设计划,三年初步建设计划安排为:2022年实施19.812公里,2023年实施40.887公里。

  (三)加强建后管护。自然村通硬化路竣工验收后,由区交通运输局、乡镇政府按照《安徽省农村公路条例》的规定进行养护管理,建立健全养护管理长效机制,确保养护管理人员、资金落实到位,推动养护工作规范化、常态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铜陵市义安区人民政府

铜陵市义安区农村公路自然村通硬化路实施方案

2022-06-01 16:30 信息来源: 区交通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实改善我区各乡镇交通条件,根据省市下发的关于农村公路自然村通硬化路实施方案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现就实施好我区的农村公路自然村通硬化路,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主要目标

  通过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到2017年底,全区各乡镇建成1条连接国省干线或县城的三级及以上公路,1条连通相邻乡镇最短捷且路面宽度5米以上公路;每个建制村通1条路面宽度不低于4.5米的硬化路。通过实施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到2020年底,原则上全区每个较大自然村通1条路面宽度不低于4.5米的硬化路。农村公路网络体系、通达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全面提升。通过实施农村公路自然村通硬化路,到2023年底原则上全区较大自然村(20户以上)全部实现通达。

  二、建设内容

  (一)推进较大自然村道路硬化路实施。从2022年起,用2年时间,在全区实施约60.699公里农村公路自然村通硬化路,推进较大自然村(20户以上)硬化路建设,使每个较大自然村具备一条从村口到现有公路的最短捷连通硬化路,补齐一批“末梢路”,打通一批“循环路”,建设一批“产业路”和“旅游路”,全区基本实现村民组通硬化路。根据林长制改革相关要求,统筹推进区域内叶山国有林场道路建设。

  (二)提升农村公路安全水平。实施农村公路危桥改造,提高桥梁安全性能;实施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完善农村公路标志标线、护栏等安保防护设施;加强农村公路安全隐患治理,不断提高农村公路的安全服务水平。到2020年完成全部入库农村公路安全隐患治理和危桥改造。坚持安全隐患排查的常态化,对新增农村公路安全隐患路段及危桥按“轻重缓急”及时、有序实施治理。

  (三)完善农村公路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农村公路服务能力水平,结合美丽乡村和农村公路养护工区建设,因地制宜,实施一批具有停车、饮水供应及公共厕所等综合服务功能的农村公路驿站,到2023年,原则上每个乡镇至少建设1座;结合农村旅游发展,建设一批具有观景、摄影等功能的农村公路港湾,推进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路域景观为一体的美丽农村公路建设工作;新改建的通客车农村公路,对候车亭或公交站点的建设,做到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交付使用。

  三、建设标准

  (一)农村公路自然村通硬化路原则上采用四级公路建设标准,路基宽度不低于4.5米,路面宽度不低于3.5米(村庄、河堤等特殊区域和路段,路面宽度不低于3.5米,对特殊区域和路段需建设完善的安全设施,错车道设置间距原则上不得大于300米);对具有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性质的公路,鼓励整合资源,按照双车道四级及以上公路标准建设。

  (二)农村公路自然村通硬化路宜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厚度不低于20厘米,基层厚度不低于18厘米,老路基应进行夯实或换填处理;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厚度不低于5厘米,水泥稳定基层厚度不低于18厘米,老路基必须夯实处理至符合规范要求。

  (三)农村公路自然村通硬化路实施时,必须同步建设防护、排水、交通安全等必要的附属设施,通客车路线同步建设候车亭或公交站点,做到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交付使用。

  (四)农村公路驿站建设宜因地制宜,要有统一标识,尽量统一建筑风格,采用一站一设计,基本功能必须具备公厕、饮水供应服务,要有满足需要的停车场地,可结合加油站、治超站、养护工区等设施进行建设。美丽农村公路创建要一路一创建,创建道路要具备安防设施齐全、行车舒适、路域人文环境协调、与当地自然景观相融合等创建条件。

  四、组织实施

  (一)明确部门职责。

  1.各乡镇人民政府是农村公路自然村通硬化路的项目法人,负责工程的组织实施以及施工监理的招投标工作;

  2.区交通运输局负责国有林场道路建设的组织实施工作,负责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的行业监管,协助乡镇做好工程设计和技术指导服务工作,负责工程质量监督和竣工验收工作;

  3.区财政局负责建设资金的筹集和支付工作,区审计局负责工程审计工作,区发改委、区公安分局、区国土分局等有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能做好相关工作。

  (二)规范工程实施。

  农村公路自然村通硬化路项目管理参照现行《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实施办法》执行,具体为:

  1.落实项目法人制度、招投标制度、工程监理制度和合同管理制度,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从优选择施工单位,确保工程质优价廉;

  2.实行项目公示制,在施工现场设立公示牌,公开项目实施的时间、规模、技术标准、资金来源、项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监督电话等情况,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3.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项目开工前,建设单位应按规定向区交通主管部门申请工程质量监督,主动接受监督检查;质量监督申请批准后及时办理工程施工许可;

  4.做好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施工、安全、环保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做到安全、文明施工;严格履行工程报验程序,实行工序报检制度,上道工序验收合格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否则不予施工;

  5.工程完工后及时办理竣交工验收,验收合格后,必须根据区级审计部门的要求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

  (三)加强质量监督。

  1.按照“政府监督、业主管理、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的要求,建立四级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同时聘请一批老党员、老教师、老村干、老退休干部等人员为义务监督员,参与工程质量监督;

  2.区交通运输局应加强农村公路自然村通硬化路的质量监督检查,加大工程实体质量的检测力度,检查实行全覆盖,并针对检查结果及时印发检查通报;

  3.严格执行质量缺陷责任期和质量保证金制度,农村公路自然村通硬化路质量缺陷责任期不得少于交竣工验收后1年,质量保证金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四)强化资金落实。

  1.自然村通硬化路建设费除去上级补助资金外,不足部分由区财政兜底,各乡镇负责筹措解决征迁资金和路基建设资金;

  2.自然村通硬化路建安费拨付办法执行《关于印发铜陵市义安区“四好农村路”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发〔2018〕248号文)规定,专款专用,单独核算,按合同约定拨付工程进度款,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

  五、实施安排

  (一)明确建设任务。各乡镇政府按照目标任务组织开展调查摸底,摸清当地建设需求,提出具体建设项目报区交通运输局审核,区交通运输局审核后汇总报省、市交通运输厅(局),建立《义安区农村自然村通硬化路项目库(2022-2023年)》。

  (二)分步组织实施。在各乡镇上报建设计划的基础上,要求各乡镇负责将路基按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的标准实施到位,按照路基成熟一条安排一条的原则,合理安排年度建设计划,三年初步建设计划安排为:2022年实施19.812公里,2023年实施40.887公里。

  (三)加强建后管护。自然村通硬化路竣工验收后,由区交通运输局、乡镇政府按照《安徽省农村公路条例》的规定进行养护管理,建立健全养护管理长效机制,确保养护管理人员、资金落实到位,推动养护工作规范化、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