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安区“党建+”赋能乡村振兴
2020-12-30 09:29 信息来源: “魅力义安”微信公众号
近年来,义安区以增强基层组织力、队伍战斗力及经济竞争力为目标,扎实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信用村建设等各项工作,突出“党建+”引领带动作用,奋力推动全区党的建设质量再上新台阶。
“党建+基层治理”构建良性互动新格局
围绕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推动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统筹兼顾、相互依赖、相互促进。把牢组织“定盘星”。发挥基层党组织对基层社会治理的领导核心作用,调整设立村党委34个、党总支51个、党支部14个。结合全国农村社区示范区创建,创新试点成立“1企+N村”村企联合党委和区域联合党委,组建以犁桥水镇为代表的联合党委8家。常态化推进软弱涣散村整顿工作,采取区委常委联村、区直部门(单位)包村、乡镇干部到村、选派干部驻村“四位一体”一村一策集中整顿软弱涣散村,实现转化提升。选拔干部“先锋队”。坚持“早谋划、早安排、早部署”,扎实开展村“两委”换届前期准备工作,对全区99个村“两委”班子运行、继任人选储备及后备干部工作实绩等情况进行全方位了解、多方面分析,对全区村“两委”班子及后备干部做到情况清、底数明。精心谋划人事调整配备方案,立足优化年龄、学历结构,多渠道选优配强村干部。下发任职资格审查通知,2020年组织15个部门对全区新调整村“两委”班子成员及后备干部进行联审,对现任村干部严抓细管。打造服务“桥头堡”。全面化、制度化、规范化推进实施“三三制”工作法、“6+4”工作法,融合提炼我区农村党员群众密切联系好做法。通过“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等平台,广泛组织党员学习活动。深入开展乡村“书记夜话”活动,推动全区各村党组织书记与党员群众面对面话家常、话发展、话民生、话乡风、话和谐,充分了解农民群众所思所想。结合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推行五务公开“互联网+监督”新机制,规范村级事务管理。
“党建+经济发展”走出特色发展新路子
坚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唱地方戏、打优势牌、谋特色路”,科学谋划实施村级集体经济项目,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牵住党建“牛鼻子”。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农村党建重点工程,着力构建“区委政府领导、组织部门统筹、职能部门推进、相关单位帮扶、乡镇和村落实”的“五位一体”的工作机制,明确主体责任。编制区乡村三级发展规划,建立全区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库,制定并印发《实施意见》、《资金管理细则》、《激励办法》、《评分细则》等文件,促进集体经济发展,严把项目入口关和资金出口关。奏响发展“主旋律”。引导乡镇和村因地制宜,量体裁衣,采取借鸡生蛋、抱团发展、盘活资源等多种模式,打造“铜陵白姜”“光辉蔬菜”“张林鲈鱼”等特色品牌,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激励创收“生力军”。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纳入乡镇、办事处对村“千分制”考核必考内容,原则上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考核赋权占比不低于30%。建立“基本报酬+履职绩效+创收绩效”的“三模块”村干部报酬制度,创收绩效根据集体经济发展成效,采用6级超额累进法计提,最高计提比例可达30%。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成效作为推荐村“两委”人选、“两代表一委员”的重要依据。
“党建+信用建设”迈开重信用信新步伐
以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为抓手,融合党建和金融合力,强化信用体系建设,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把握工作“主心骨”。成立区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工作联席会议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制定并印发《铜陵市义安区开展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行动方案》。区直单位统筹做好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指导工作,研究组织保障、人员调度、职责分工等工作,金融机构选派专业人员前往试点乡镇挂职交流,共成立2家镇银、村银联合党委,探索建立党建金融联盟,形成工作合力。打响进程“攻坚战”。做好信息采集人员动员及培训工作,确保信息采集人员熟练掌握信息采集要点和操作方法。注重村民宣传解释工作,大力宣传信用体系建设社会意义和信贷优惠政策,推动村民重视信用。区直单位会同银行业金融机构组成工作组开展信息采集,成立信息录入专班,建立区、乡、村三级督导报告机制,每日报送信息采集进度,倒排时间节点,按期完成任务。工作组依据采集信息对农户进行信用等级测评,并张榜公示信用户名单。用好金融“助推器”。注重引导金融机构发挥金融服务作用,皖江农商行开发金农先锋贷、金农兴农贷、金农诚信贷,邮储银行开发邮储·诚信贷、邮储·能人贷;邮储·劝耕贷助力信用村建设。目前我区试点的胥坝乡、老洲乡共采集录入农户信用信息16525户,评定信用户13629户,3A级信用村18个,2A级信用村3个。(花云鹏)近年来,义安区以增强基层组织力、队伍战斗力及经济竞争力为目标,扎实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信用村建设等各项工作,突出“党建+”引领带动作用,奋力推动全区党的建设质量再上新台阶。
“党建+基层治理”构建良性互动新格局
围绕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推动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统筹兼顾、相互依赖、相互促进。把牢组织“定盘星”。发挥基层党组织对基层社会治理的领导核心作用,调整设立村党委34个、党总支51个、党支部14个。结合全国农村社区示范区创建,创新试点成立“1企+N村”村企联合党委和区域联合党委,组建以犁桥水镇为代表的联合党委8家。常态化推进软弱涣散村整顿工作,采取区委常委联村、区直部门(单位)包村、乡镇干部到村、选派干部驻村“四位一体”一村一策集中整顿软弱涣散村,实现转化提升。选拔干部“先锋队”。坚持“早谋划、早安排、早部署”,扎实开展村“两委”换届前期准备工作,对全区99个村“两委”班子运行、继任人选储备及后备干部工作实绩等情况进行全方位了解、多方面分析,对全区村“两委”班子及后备干部做到情况清、底数明。精心谋划人事调整配备方案,立足优化年龄、学历结构,多渠道选优配强村干部。下发任职资格审查通知,2020年组织15个部门对全区新调整村“两委”班子成员及后备干部进行联审,对现任村干部严抓细管。打造服务“桥头堡”。全面化、制度化、规范化推进实施“三三制”工作法、“6+4”工作法,融合提炼我区农村党员群众密切联系好做法。通过“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等平台,广泛组织党员学习活动。深入开展乡村“书记夜话”活动,推动全区各村党组织书记与党员群众面对面话家常、话发展、话民生、话乡风、话和谐,充分了解农民群众所思所想。结合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推行五务公开“互联网+监督”新机制,规范村级事务管理。
“党建+经济发展”走出特色发展新路子
坚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唱地方戏、打优势牌、谋特色路”,科学谋划实施村级集体经济项目,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牵住党建“牛鼻子”。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农村党建重点工程,着力构建“区委政府领导、组织部门统筹、职能部门推进、相关单位帮扶、乡镇和村落实”的“五位一体”的工作机制,明确主体责任。编制区乡村三级发展规划,建立全区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库,制定并印发《实施意见》、《资金管理细则》、《激励办法》、《评分细则》等文件,促进集体经济发展,严把项目入口关和资金出口关。奏响发展“主旋律”。引导乡镇和村因地制宜,量体裁衣,采取借鸡生蛋、抱团发展、盘活资源等多种模式,打造“铜陵白姜”“光辉蔬菜”“张林鲈鱼”等特色品牌,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激励创收“生力军”。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纳入乡镇、办事处对村“千分制”考核必考内容,原则上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考核赋权占比不低于30%。建立“基本报酬+履职绩效+创收绩效”的“三模块”村干部报酬制度,创收绩效根据集体经济发展成效,采用6级超额累进法计提,最高计提比例可达30%。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成效作为推荐村“两委”人选、“两代表一委员”的重要依据。
“党建+信用建设”迈开重信用信新步伐
以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为抓手,融合党建和金融合力,强化信用体系建设,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把握工作“主心骨”。成立区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工作联席会议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制定并印发《铜陵市义安区开展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行动方案》。区直单位统筹做好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指导工作,研究组织保障、人员调度、职责分工等工作,金融机构选派专业人员前往试点乡镇挂职交流,共成立2家镇银、村银联合党委,探索建立党建金融联盟,形成工作合力。打响进程“攻坚战”。做好信息采集人员动员及培训工作,确保信息采集人员熟练掌握信息采集要点和操作方法。注重村民宣传解释工作,大力宣传信用体系建设社会意义和信贷优惠政策,推动村民重视信用。区直单位会同银行业金融机构组成工作组开展信息采集,成立信息录入专班,建立区、乡、村三级督导报告机制,每日报送信息采集进度,倒排时间节点,按期完成任务。工作组依据采集信息对农户进行信用等级测评,并张榜公示信用户名单。用好金融“助推器”。注重引导金融机构发挥金融服务作用,皖江农商行开发金农先锋贷、金农兴农贷、金农诚信贷,邮储银行开发邮储·诚信贷、邮储·能人贷;邮储·劝耕贷助力信用村建设。目前我区试点的胥坝乡、老洲乡共采集录入农户信用信息16525户,评定信用户13629户,3A级信用村18个,2A级信用村3个。(花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