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安区年鉴2018年——统计篇
2019-07-11 16:41 信息来源: 区统计局
【概况】2018年,全局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和目标任务,扎实推进各项工作,顺利完成各项任务。在2018年度全区机关作风评议工作经济管理和园区类排名前列。
【统计指标】统计主要指标中,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18.34亿元,同比增长4%,增速居全市第3位;农业总产值19.63亿元,同比增长3%,增速居全市第2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8.08亿元,同比增长16.5%,增速居全市第2位;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年产值47.74亿元,同比增长19.7%,增速居全市第2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13亿元,同比增长7%,增速居全市第2位;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7.16亿元,同比增长11.1%,增速居全市第2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8.55亿元,同比增长5.1%,增速居全市第3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001元,同比增长8.1%,增速居全市第3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610元,同比增长8.5%,增速居全市第3位;固定资产总投资108.44亿元,同比增长4%,增速居全市第4位;服务业增加值46.71亿元,同比增长1.8%,增速居全市第4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5.71亿元,同比增长1.9%,增速居全市第4位。
【统计报表任务】全面、准确、及时完成2017年度农业、工业、建筑、房地产、能源、固定资产投资、服务业、商业、劳动工资、GDP综合核算、农村住户和城镇住户等各专业统计年报和2018年定期报表任务。全区各专业“一套表”联网直报平台的“四上”企业191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1家,资质以上建筑房地产企业45家,限额以上商贸企业40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5家),146个固定资产投资统计项目(其中5000万以上投资项目78个),386家劳动工资报送单位,110户农村和城镇收入调查住户。
【统计调查】按照上级统计部门的部署,完成春耕备耕专项调查、夏粮生产形势调研、月度劳动力调查、投入产出调查、工业企业成本费用调查、生产经营景气状况调查、规模以下工业、服务业调查、城乡住户调查、交通运输能源消费调查、机关作风评议等十余项工作。
【经济普查】2018年,我区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全面启动,成立区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抽调“两员”202人,落实经费85.44万元,开展全区业务培训400余人次,完成“地毯式”清查摸底,全区共清查法人和产业活动单位5688户,核查率达100%;个体工商户16145户,完成底册任务123.4%,充分实现应统尽统,为正式登记打下坚实基础。
【统计监测预判】围绕GDP核算相关专业,建立重点企业动态跟踪机制,对经济运行态势和下步工作进行深入分析研判预警。建立完善指标数据分析研判制度,实行每月三阶段运行监测。月初汇总上报数据,月中完成数据确认和经济运行分析,月末收集、整理、分析,编印《义安区经济运行监测》并及时在全区公布。在区委、区政府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商贸、服务业等运行分析会上,我局提供大量统计数据预测监测分析数据材料,为科学决策、精准预判、保障全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统计产品服务】围绕领导决策和经济发展进行经济运行情况监测和分析,及时反映全区经济运行现状、问题并提出建议。每月编印《义安区经济运行监测》,共发布11期1100余份,组织编发了《2017年铜陵市义安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铜陵市义安区妇女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期统计监测报告》《2017年义安区情》《义安统计》(10期)等各种统计资料,为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认识、掌握区情提供方便。
【名录动态管理】为贯彻落实好《统计法》,做到统计上报单位应统尽统,将全区3300多家企事业和机关单位全部纳入名录库动态管理。2018年全区新增法人单位500多个,其中规模工业统计单位14户,合计新增工业产值55.66亿元;新增投资项目52个,合计新增投资额22.19亿元,其中5000万以上36个,5000万以下16个,特别是工业投资项目29个,总投资额达14.63亿元;新增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16户,合计新增营业收入31.35亿元,有力增强了全区经济统计指标发展的后劲。
【统计法制】以《加强新时代高质量统计工作的意见》为引领,着力统计检查工作,严厉杜绝和惩处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行为,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计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作为做好统计工作的根本遵循。加大统计数据巡查力度,印发了《义安区统计局2018年统计法治工作要点》,联合各专业通过“双随机”抽取全区46家单位进行统计执法检查,发现4起统计违法行为,全部予以立案查处,并对一户企业提供不真实的统计数据资料行为做出了责令改正,予以警告,并处3000元罚款,这是我局首例对调查对象做出的经济处罚,有效地净化了统计环境。
注:本年鉴《统计指标》数据来源区统计局当月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