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青少年 浓浓关爱情
2021-10-21 08:56 信息来源: 铜陵新闻网—铜陵日报
今年是我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35周年。35年来,全市各级关工组织持续发展、“五老”队伍不断壮大、关爱覆盖面愈发扩大,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目前,全市已成立关工组织一千多个,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五老”(即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有三万多人。
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担使命
全市各级关工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将关心下一代视为责任与使命。市关工委举办的全市关工委系统“学习重要指示·加强关工队伍建设”培训班,既明确了关工委工作的正确方向,又促进了班子和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各县区关工委将党史教育作为必修课程,开展了一系列的学习活动。郊区桥南办关工委集中播放红色电影,为“五老”发放党史书籍;铜官区关工委组织前往芜湖市赭山公园,开展“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教育;义安区关工委组织部分区直单位、乡镇关工委老同志召开党史学习教育专题会议。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广大关工人员在学习中不断强化使命担当。
立德树人,紧抓“五教”提素质
市关工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五教”(思想道德教育、法治教育、科技教育、家庭教育、文化教育)为抓手,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扎实开展了“放飞中国梦·传承红基因”“党史国史教育”“童心向党”等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市、县区级“五老”报告员深入学校开展主题宣讲活动,向青少年讲历史、讲传统,传思想、传精神,每年达百场以上,受教青少年达数万人次。疫情期间,市“五老”宣讲团创新形式,通过“云课堂”,为全市中小学生开展了11场“云报告”活动,受众达10万人次,受到中国关工委和省关工委肯定。
市关工委还积极与市委宣传部联系,全面调查摸底我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情况,确定了一个省级、八个市级关心下一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积极开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在新学期开展“平安法治第一课”,培养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市关工委和市教体局共同打造的铜陵市中小学生普法宣传教育基地、枞阳县关工委的送法进校园报告会、铜官区新城办关工委的“法治关爱·护航成长”故事报告团等,都成为法治教育的强大助力。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组织青少年学习物联网、机器人、无人机等科技类的特色课程,感受科技魅力。大力推进“传育立行”教育工程,市教体局关工委主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写《我们的好家风》绘本,图文并茂宣传好家风好家训。
帮扶助学,倾情关爱青少年
全市各级关工委认真组织实施“关爱行动计划”,扎实开展“情暖儿童节,聚力奔小康”“金秋助学”“暖冬行动”“我为关心下一代办实事”等关爱行动,在重要节假日期间,上门慰问关爱对象。枞阳县关工委已连续11年开展捐资助学活动,铜官区关工委联合区文旅局开展“留守儿童做客图书馆”活动,义安区西联镇山东村关工小组长在自己家里创办“留守儿童课外活动园”。积极开展网吧监督活动,全市304名“五老”网吧义务监督员包保60余家网吧,做到了每家网吧至少有1-2名“五老”义务监督员参与管理。
各级关工委还挖掘资源,努力建立关心下一代校外教育阵地。如天井湖社区、鹞山社区的“四点半”课堂,幸福社区的“少儿无线电俱乐部”,友好社区的“公益课堂,七彩暑假”,极大地丰富了青少年的课外生活。同时,持之以恒地开展护学活动,铜官区共组建了9支“五老”志愿者护学护路队伍,坚持常年开展护学活动,获得社会的广泛赞扬。实验小学友好社区护校队被评为“铜陵好人”。
围绕中心,助力脱贫攻坚战
市关工委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精准实施“六项行动、三项计划”,为全市脱贫攻坚助力。开展农村青年科技教育培训,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组织发动广大青年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教育帮助农村青年科技致富,全面提高青年员工素质。枞阳县玉堂雨具公司疏凯被中国关工委授予全国“双带”农村致富先进青年荣誉。6月份,市关工委召开了全市“脱贫攻坚·关工助力”总结表彰暨“乡村振兴·关工助力”动员部署会,统筹部署“五参五助四行动”,实现了助力脱贫攻坚和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有效衔接。
强基固本,深化“党建带关建”
市关工委围绕“四纳入”“四同步”的部署要求,与市委组织部、市委老干部局形成紧密联系,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关工成员单位通力合作的工作机制,深入推动“党建带关建”工作。各县区相继出台有关文件,将关工委工作纳入党建考核和领导班子考核中。今年5月份,市关工委首次完成了对全市80家单位2020年度领导班子党建考核(关工委工作)打分,极大提高了各地各部门对关工委工作的认识,明确了工作任务和方向。(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