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区政府出台了《关于2021年实施31项民生工程的通知》(义政〔2021〕31号)(以下简称《通知》)。现就《通知》解读如下:
一、《通知》出台的背景和依据
近年来,全区各级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聚集“七有目标”,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精心组织、务实推进民生工程,着力补齐民生短板,为夯实“六稳”“六保”,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2021年实施33项民生工程的通知》(皖政〔2021〕24号)和《铜陵市人民政府关于2021年实施32项民生工程的通知》(铜政〔2021〕10号)精神,区民生办将方案报区司法局审查,并经义安区政府第79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义安区印发《关于2021年实施31项民生工程的通知》(义政〔2021〕31号),并就做好全年实施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民生工程工作相关决策部署。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重点民生工程实施为抓手,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持续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三、研判和起草的过程
为确保实施的民生工程项目充分体现民意,着力谋划好2021年民生工程项目,通过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发放征求建议表、群众座谈会、基层调研、部门会商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通过安徽日报、省政府网站、民生专题网站等渠道公开征集意见,并积极研究吸纳。将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妇女“两癌”筛查、教师培训、农田建设、水库除险加固、幼儿托育等关注度高、补短板项目纳入备选。最终确定实施31项民生工程,今年我区继续实施省定民生工程项目。
四、工作目标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做好基本民生保障工作,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和向往。
五、主要任务
《通知》根据2021年省民生工程项目的变动及时作出相应调整,2021年新增8项,退出4项,调整实施4项,继续实施19项,共实施31项民生工程。
(一)新增8项民生工程
1. 城市社区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根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部署,补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基础设施修缮、医疗设备更新补充、医疗服务能力培训等标准化建设短板,推动城市和农村医疗卫生网底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2. 中小学及中职学校教师培训。为贯彻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意见,推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采取集中培训、线上线下培训等方式,支持提高中小学及中职学校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
3. 城乡适龄妇女“两癌”免费筛查。为贯彻妇女发展纲要,提高妇女“两癌”早诊早治率,对全市35—64岁城镇低保以及农村适龄妇女开展宫颈癌和乳腺癌免费筛查。
4. 农田建设工程。为贯彻实施粮食安全战略,推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开展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林与生态环境保持、农田输配电、科技服务和建后管护等。
5. 农作物秸秆产业化利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培育农业产业和改善农村环境,支持开展秸秆标准化收储点(中心)、秸秆产业化利用、秸秆博览会签约项目、秸秆大中型沼气工程等建设。
6. 农村饮水工程维修养护。做好2021年度中央财政补助农村饮水工程维修养护经费管理使用工作,加强工程管理维护,保证工程安全运行。
7. 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聚焦防汛减灾和供水保障,对水库大坝、泄洪建筑物、放水建筑物等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加强水库安全监测、防汛道路、通讯、房屋等设施管理,进一步增强水库防洪、灌溉、调蓄能力。
8.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以加强党的建设为引领,保障选派帮扶干部办公经费,提升帮扶实效,以及探索开展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考核激励试点,提升待遇保障水平。
(二)退出4项民生工程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任务已完成,妇幼疾病筛查工程子项城乡低保人群两癌筛查并入今年省新增项目“城乡适龄妇女两癌免费筛查”,民生保险、食品安全工程等项目转为部门日常工作。
(三)调整实施4项民生工程
1. 增加幼儿托育内容。与妇幼健康和职业病防治合并为幼儿托育、妇幼健康和职业病防治项目,按照政府引导、部门协同、家庭为主、社会参与的总体思路,坚持普惠优先,采取多种方式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力量开办普惠托育机构,为家庭提供科学养育指导,并对确有婴幼儿照护困难的家庭提供必要服务。
2. 调整文化惠民工程。增加公共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科技馆免费开放;保留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农村文化活动、农村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内容;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因建设任务已完成并已纳入村级综合性文化中心共建共享,农村体育活动因纳入群众体育竞赛统筹实施,两项内容退出民生工程。
3. 调整义务教育经费保障项目。将智慧学校建设纳入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内容,一体化辐射带动全市义务教育优质资源共享。
4. 统筹棚户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加大统筹力度,将棚户区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合并为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
(四)继续实施19项民生工程
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出生缺陷防治、“安康码”运用、“四好农村路”建设、困难残疾人康复、城乡困难群体法律援助、就业创业促进、技能培训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厕所改造及粪污资源化利用、农村电商提质增效、养老服务和智慧养老、困难人员救助暨困难职工帮扶、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学前教育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环境生态补偿等19个项目。
六、创新举措
实施民生工程“五个一”工作推进措施,区民生办积极发挥牵头抓总职责,完善民生工程横向、纵向协调推进机制,形成层层压实责任、级级落实任务的工作格局。
一是进一步完善全域管控的工作推进机制。进一步完善民生工程“五个一”工作推进机制,通过强化协调推进、难题会商解决、问题跟踪落实、强化工作督查和考核,进一步夯实民生工作,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
二是进一步完善全面严格的绩效考评机制。在完善月度考评、年终考核制度以及继续深入开展人大政协巡视、监察审计、民意调查等基础上,进一步夯实第三方评价力度,强化绩效评价全程跟踪落实,实现绩效评价的“六个结合”,推进民生工程提质增效。
三是进一步完善持续稳定的长效运行机制。实现建后管养制度和“五位一体”模式创新向资金全面落实和创新普及推广转变。建立建后管养内容公开机制,对建成后的工程类项目,建立民生工程永久性标志牌,公示工程内容、建成日期、管护单位、监督电话等内容,使民生工程效益持续发挥。
七、保障措施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各乡镇人民政府、新桥办事处和区直实施部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七有”目标,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努力增进民生福祉。
(一)强化责任落实。强化党委领导、政府负责、财政牵头、部门主管、乡镇实施责任体系,强化并签订目标责任书,各乡镇、办事处和各部门要对照目标任务,层层压实责任。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上下贯通、联动互动,切实以责任落实推进民生发展新格局。
(二)加强资金保障。区、镇各级要秉持尽办而为、量力而行原则,足额安排民生工程资金,压缩一般性财政支出,把有限的财力向民生领域倾斜,保障民生供给。要发挥好财政资金撬动作用,调动社会力量和资金有效参与民生工程,不断提升群众关切的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文化等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三)注重过程管控。进一步提高项目规划、资金保障、调度实施、运行维护、宣传引导等关键环节的精准度。加强协调会商、强化分层调度、优化民生工程推进方式,形成合力,推动民生工程提质增效,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建立绩效评价常态机制,加强中央、省、市巡视问题整改,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和整改责任落实,完善社情民意调查方式方法,落实特邀监督员和网上公示制度。
(四)加大民生宣传。加大民生工程政策宣传力度,努力营造群众参与、支持、监督民生工程实施良好氛围。要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网络新媒体作用,创新宣传方式,建立健全多方面、多层次、广覆盖的民生工程宣传平台。
下一步,我们将细化分解任务,落实工作责任,狠抓工程进度,抓好实施绩效,加强建后管养。区民生办继续担负起牵头抓总责任,与省、市民生办保持密切联系,优化工作机制,科学推进实施,及时掌握民生工程目标任务完成动态,确保我区民生工程早完工,项目早见效,群众早受益。
解读机关:义安区财政局
咨询科室:区民生办
联系方式:0562-8814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