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年12月26日
发布地点:义安区行政中心西0902综合会议室
发布单位:义安区农业农村局 发 布 人:义安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邰巍巍
新闻发布实录——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今天,我将向大家介绍我区今年以来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方面所取得的成绩、面临的挑战以及下步工作。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是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农药化肥减量化。为确保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有序推进,我区印发《铜陵市义安区2024年化学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实施方案》,积极开展科学安全用药培训指导,严格按照《种植业农药使用调查方法》,规范化开展种植业农药使用抽样调查工作。全区推广有机肥施用面积(堆肥、有机肥)4.26万亩,缓释肥施用面积0.71万亩,水肥一体化推广面积0.2万亩。建立水稻种肥同播示范片5个,建立示范区3个,推广水稻种肥同播核心示范区域0.14万亩,带动全区推广种肥同播技术应用2.0万亩。依托飞防组织,开展无人机施肥社会化服务,水稻季实施无人机施肥19.1万亩次。全年已开展水稻常规肥利用率试验、配方肥利用率试验各1个,以及小麦利用率、油菜肥料利用率和油菜有机肥替代化肥试验各1个。2024年度全区农药使用量260吨(商品量,下同),较基期(2012-2014年平均使用量)下降33.8%,农药利用率达到42.5%。全区推广配方施肥技术面积45万亩次,全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0%以上,肥料利用率达到42.5%,应用配方肥23.6万亩次,0.42万吨(纯量)。
(二)农业“两废”利用回收。2024年,我区科学推进加厚高强度地膜应用,针对蔬菜、花生、西瓜、马铃薯等主要覆膜作物,推广使用厚度不小于0.015mm 的加厚高强度地膜,降低农民使用成本,提高农民应用加厚高强度地膜的积极性,从源头保障地膜的可回收性。同时,依托第三方企业建立全区农业“两废”数字化回收管理平台,在每个乡镇设置2个集中回收服务点,共计已设回收服务点14个(依靠农资店为主),村级回收站点28个,农膜处置率达83%以上。
(三)水产养殖污染治理。我区水产养殖总面积为 4.45 万亩,规模养殖企业 63 家(含稻渔综合种养企业22家),其中国家级健康养殖示范场2家国家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1家(四季公司),省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5家,省级水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11 家,国家级水产良种场1家。涉及农业面源(渔业)污染防治主要是特种工厂化养殖、珍珠养殖和精养池塘养殖等尾水治理和监管等。现已将全区规模养殖企业纳入省级农产品监管平台进行监管。全区水产养殖企业农产品质量安全共22家已全部录入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平台进行监管,保障水产养殖农业面源零污染,2024 年,区域内水产养殖水体水质明显改善,全区的水产品质量和养殖尾水抽检合格率 100%。
(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我区现存规模养殖场98家,规模以下养殖户84家,养殖模式大部分采用圈养模式,部分土鸡养殖场采用林下养殖模式。大部分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采用干清粪模式,使用人工和机械清粪。全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多采用生产有机肥的路径模式,将粪污转化为有机肥,用于种植环节,提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部分大型养殖场配备沼气生产设备,将畜禽粪污发酵生成沼气,用于沼气燃烧发电,沼液沼渣经过发酵后还田利用。全区已配套的粪污收集和处理设施装备养殖场共99家,覆盖全区所有规模养殖场。2024年全区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0.35万吨,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0.69%,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
(五)秸秆综合利用。我区各类农作物种植面积为46.46万亩,农作物秸秆总量20.24万吨,秸秆可收集量15.81万吨,秸秆综合利用总量15.03万吨。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秸秆收储点(中心)19个,秸秆固化成型燃料清洁化生产点2个,秸秆饲料化利用生产点3个,秸秆基料化利用工厂化生产点3个,秸秆有机肥大型生产点2个。基本形成覆盖全区、布局合理的秸秆收储运体系以及秸秆产业化利用多元发展的良好格局,以秸秆“五化”利用推动秸秆“变废为宝”。同时通过招商引进铜陵市姜味源食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安徽康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推广白姜秸秆食品化利用技术、秸秆制作无菌培养基生产食用菌模式等秸秆综合利用先进技术与运行模式典型案例,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大效益”共赢。2024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07%,其中产业化利用量占秸秆综合利用总量比例达到53.03%。
二、相关保障措施
为了确保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顺利推进,我区从政策和资金保障、监管和执法保障两方面入手,制定了具体措施。一方面,通过制定《铜陵市义安区涉农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整治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并设立专项资金,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另一方面,成立了专门的巡查队伍,加强日常监管,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形成有效的监管和执法体系。通过综合保障措施,我区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下步工作
为持续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我区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一是强化科技支撑。加大科研投入,支持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升污染治理技术水平。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精准灌溉、生物防治等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环保水平。二是增强社会参与。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和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组织培训和技术指导,帮助农民掌握科学种植和养殖方法。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志愿者参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三是加强监管执法。健全监管机制,加强日常巡查和执法检查,依法查处违法行为,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完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信息系统,实时监控重点污染源,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形成有效的监管和执法体系。
各位新闻界朋友们,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局将继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更大贡献。
我就介绍这些情况,谢谢大家!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