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义安区人民政府
领导之窗 投资义安 全域旅游 智能问答 OA办公 分享
首页 > 互动交流 > 意见征集

关于公开征求《义安区基础教育资源布局优化工作实施方案(2023-2025)(送审稿)》意见的公告

2023-03-24 09:02 来源:区教体局
【字号:打印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精神和全国、省、市教育大会部署要求,结合《义安区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和《义安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2019-2025年)》等相关文件,优化我区基础教育布局,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资源需要和教育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做优做强义安教育,为义安高质量发展提供全面、优质的资源支持。经研究,结合义安区教育发展实际,特制定《义安区基础教育资源布局优化工作实施方案(2023-2025)(送审稿)》。

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欢迎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研究与讨论,提出宝贵意见,可在2023年3月24日至4月24日期间,通过以下方式提出意见。

1.登录本网站意见征集在线征集系统提交修改意见

2.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yaqjtj@163.com;(请在信封或邮件上注明“征求意见稿建议”,同时提供联系人姓名及电话,便于沟通交流)

3. 电话联系反馈意见: 教育股  联系电话:0562-2107622

附件:1、《义安区基础教育资源布局优化工作实施方案(2023-2025)(送审稿)》起草说明;

          2、《义安区基础教育资源布局优化工作实施方案(2023-2025)(送审稿)》。

 

 

《义安区基础教育资源布局优化工作实施方案(2023-2025)(送审稿)》起草说明

一、制定背景及依据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新发展理念,遵循教育规律,科学谋划城乡学校布局,科学规划寄宿制初中和农村小规模学校建设、管理,着力解决城镇学校大班额问题,加大公办学前资源供给,不断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统筹推进城乡基础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使全区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更加适应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人民群众的新需求,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起草过程

2023年,区教体局全面启动《义安区基础教育资源布局优化工作实施方案(2023-2025)(送审稿)》的起草工作,在认真学习领会相关法律法规和上级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多次与市教体局及相关部门进行对接、沟通,按照上下协调、基本对应的思路,经过系统研究和部门协调,区教体局牵头起草了《义安区基础教育资源布局优化工作实施方案(2023-2025)(送审稿)》。

    三、主要内容
    《义安区基础教育资源布局优化工作实施方案(2023-2025)(送审稿)》在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步实施,内涵发展、提高质量的原则上,明确工作总体目标,深入分析现状,分学前教育、小学、初中三个阶段,制定2023年-2025年实施计划和步骤,加强保障措施,进一步优化全区教育布局,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及办学效益。


义安区基础教育资源布局优化工作

实施方案(2023-2025

(送审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精神和全国、省、市教育大会部署要求,结合《义安区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和《义安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2019-2025年)》等相关文件,优化我区基础教育布局,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资源需要和教育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做优做强义安教育,为义安高质量发展提供全面、优质的资源支持。经研究,结合义安区教育发展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新发展理念,遵循教育规律,科学谋划城乡学校布局,科学规划寄宿制初中和农村小规模学校建设、管理,着力解决城镇学校大班额问题,加大公办学前资源供给,不断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统筹推进城乡基础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使全区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更加适应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人民群众的新需求,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基本原则

(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结合城镇化建设、全域旅游、乡村振兴、村庄撤并等规划,对生源走向分析预判和动态监测,综合研判,科学规划,统筹全教育资源配置,有序加强城镇学校建设,积极消除城镇学校大班额统筹乡村小规模学校布点优化及寄宿制学校建设试点,兼顾旅游景点、传统村落和大规模村庄等因素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布局保留必要的教学点。

(二)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结合区域内人口分布、地理特征、交通资源和学龄人口流动、变化趋势等多种要素,统筹考虑学位供给数量教育教学质量教育规模化效益教育资源配置等因素,分年度推进学校布局调整优化。

(三)内涵发展、提高质量。加强全区中小学校(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深化育人模式改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学校资源布局优化有利于为学生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尊重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统筹考虑,整体推进,全面提高义务教育办学水平和育人质量。

三、工作总体目标

有序推进我区中小学校“初中向城区中心镇集聚、小学向乡镇中心集聚”布局,以五松和东部主城区学校布局调整为重点,通过优化农村小规模学校布点、推进寄宿制初中建设、组建九年一贯制学校、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等方式和途径,进一步优化全区基础教育学校布局和资源配置,彻底消除城区学校大班额,提升全区整体学校办学效能、教育质量和办学品质。力争通过3年努力,到2025年,争取全区义务教育学校总数优化到25所,其中:小学13所(顺安2所、五松2所、天门1所、钟鸣2所、新桥2所、西联2所、东联2所);教学点5所(老洲1所、胥坝1所、安平1所、新桥2所);初中4所(钟鸣1所、顺安1所、天门1所、五松1所);九年一贯制3所(天门1所、西联1所、东联1所)。幼儿园增加到40所,其中公办园25所。

四、现状分析

(一)基本情况。

1.学前教育:截止202212月,全区有幼儿园34所,其中公办幼儿园(含小区配套公建民营幼儿园4所、小学附属幼儿园3所)19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13所,营利性幼儿园1所,普通民办幼儿园1所。目前在园幼儿人数4853人,其中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2435人,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2418人,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50.18%

2.义务教育:全区拥有义务教育学校35所,在校生14443人。其中:完小14所,在校生8282人,100人以下学校3所,教学点3所(在校生85人);初中11所,在校生3887人,100人以下学校3所;九年一贯制6所,在校生2189人。

(二)存在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及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城镇挤、农村弱”的局面愈发明显。

一是城区学校急需扩容升级。近年来,由于城市扩展及大量人力迁入,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五松及东部主城区学校学位严重不足,大班额现象日趋严重,就学矛盾日趋突出,急需扩容化解。

二是农村学校发展压力增大。随着农村空心化及生源的逐年减少,小规模学校占比逐年攀升,生均教育经费不足与教育发展矛盾更加凸显,学校发展压力剧增。

三是教育发展受到制约。由于全区学校呈现点多、面广、大多数规模小的布局态势,有限的教育资源难以发挥应有的效益。教师虽然总量超标,但依然存在部分学校结构性缺编、城乡教师交流不畅等问题。教育经费虽然逐年增长,但依然存在大多数学校经费严重短缺的窘境。同时,由于不少学校属于单轨制,导致不少学校教研氛围不浓、教师间比学赶超机制不全,影响了学校日常教学管理,制约了教师专业成长、教育质量和办学品质的提升。

五、实施计划和步骤

(一)学前教育阶段

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完善小区配套幼儿园管理,全面取缔无证幼儿园和看护点,使全区学前教育布局更趋合理,新建6所幼儿园,到2023年,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达55%以上。预计到到2025年,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达65%以上。

12023年:加快富贵城幼儿园和天景庄园幼儿园建设,力争今年秋季开园;新建公办顺安钟林毓秀幼儿园,新增9个班,2025年投入使用。

22024年:新建公办五松麓山樾幼儿园, 2024年秋季学期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新增9个班。探索小微民办幼儿园退出机制,在条件具备情况下通过政府奖补等方式逐步将普惠民办幼儿园转为公办幼儿园。

32025年:新建公办五松碧桂园嘉玺幼儿园, 2025年秋季学期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新增6个班。

(二)小学阶段

以分步撤并农村小规模学校为重点,通过实施城镇学校扩容改造、推进分区办学等方式,彻底化解城镇学校大班额,全面优化全区小学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分三年逐步撤并全区现有4个教学点,将老洲中心小学、胥坝中心小学、安平中心小学、新桥中心小学、凤凰学校小学部5所完小降为教学点,通过成立五松九年一贯制学校,顺安中心小学扩容等途径,彻底化解区实小、顺安中心小学大班额问题。

12023年:一是实施安中东西校区扩容改造工程,确保2023年秋季学期完成项目竣工验收并投使用,彻底化学校大班额题,缓解周边学生的就学需求。二是完成和平三义小学撤销的后续工作,启动撤销太平老观小学教学点、钟鸣明德小学教学点,分别将学生并入太平中心小学、钟鸣中心小学。

22024年:一是启动撤销钟仓水桥小学教学点,将学生并入钟仓中心小学。二是铜陵中学整体搬迁移交后,区三中迁址铜陵中学,将区三中校舍划归区实小,分区独立办学,彻底化解区实小大班额。

32025年:根据各乡镇地区人口规模和学校办学规模等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学校布局。一是根据学校发展情况将钟鸣章亭小学整体并入钟鸣中心小学。二是根据全区教育发展情况,待条件成熟后将新桥中心小学、凤凰学校小学部、安平中心小学、胥坝中心小学、老洲中心小学调整为教学点,根据学生家长意愿及就近入学原则将高年级学生分别并入东部城区和五松城区内相关小学。三根据顺安中心小学西校区周边楼宇入驻情况着手谋划顺安中心小学分区办学工作方案,严格按照两个独立校区发展要求,统筹管理,分校区设立相对独立的管理机构,实施相对独立的招生分班和教学运行模式。

(三)初中阶段

以铜陵中学整体搬迁为契机,通过开展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推进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进一步优化初中学校布局,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12023年:一是启动顺安中学扩容工程,2024年秋季学期使用。二是启动顺安中学与市六中、新桥中学资源整合,市六中、新桥中学停止招收初一新生:启动区三中与老洲中学、安平中学、胥坝中学资源整合工作,老洲中学、胥坝中学、安平中学停止招收初一新生。

22024年:一是2024年秋季学期启动顺安中学寄宿制初中学校招生工作,逐步将凤凰学校初中部调整为教学点,依据家长自愿原则,将有意向的学生并入顺安中学寄宿制学校,实行寄宿制管理。二是实施区三中到铜陵中学原校址办学搬迁工作,撤销老洲中学、胥坝中学、安平学校初中部建制,依据家长自愿原则,吸纳胥坝乡、老洲乡的初中学生,同时吸纳太平中学、和平学校有意向的初一新生就读,实行寄宿制管理。三是顺安中学扩容工程完成后,根据学校及家长意愿将新桥中学、凤凰九年一贯制学生并入顺安中学;吸纳流潭中学、永丰中学有意向的初一新生到顺安中学就读。

32025年:根据各乡镇地区人口规模和学校办学规模等适时调整学校布局。一是启动钟鸣中学寄宿制学校招收工作,在确保平稳前提下逐步撤销金榔中学,将金榔中学学生全部并入钟鸣中学寄宿制学校。二是根据教育发展实际情况,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逐步撤销太平中学、和平学校初中部,根据家长及学生意愿,将学生分别并入区三中、顺安中学就读。三是按照全区初中相对集中的思路,根据学校发展状况及学校规模,视情况适时启动流潭中学,根据家长及学生意愿,学生分别并入顺安中学、永丰学校初中部就读。四是进一步优化全区教育布局,稳妥撤并部分教学点,保留必要的教学点。通过开展城乡对口帮扶和一体化办学,以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优质公办学校为龙头,按照强弱组合原则,采用“城区+乡村”“强校+新校”“强校+弱校”的形式,推进区域内学校联合办学,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升办学品质。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区委、区政府成立分管领导任组长的基础教育资源优化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教体局,负责布局调整日常协调、联络、组织等工作。基础教育资源优化工作由区教体局牵头,区纪委监委、区发改委、财政、编办、人事、住建、国土资源、公安、信访等部门及乡镇人民政府为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统筹推进。

(二)科学论证,稳步推进。基础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是一项系统复杂工程,政策性强,社会关注度高,要严格规范撤并程序,采取多种形式调研,广泛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乡(镇)村干部、教职工、学生家长等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科学规划和组织基础教育资源优化工作,真正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三)强化管理规范运作一是加强督查。区政府将把基础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工作纳入相关部门、乡镇年度重点工作考核,作为单位主要领导及部门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二是规范运作。布局优化后,撤销学校的可移动资产原则上“物随校走”,须履行资产变更手续。校舍等固定资产由区教体局统筹管理,可优先用于发展当地幼儿教育,也可作闲置资产移交属地乡镇政府管理,严禁其它任何组织和个人占用。三是创新管理。区教体局要积极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创新教师及编制使用管理办法,切实改变师资分布不均现状,有效减少区域分布结构性问题。

(四)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各有关部门、乡镇和学校必须采取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扩大宣传,广泛宣传国家及省市区关于基础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政策措施,为规范基础教育资源优化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区教体局要通过采取政策解答、开展培训、媒体报道等途径进行专题宣传。同时,要大力宣传资源优化配置工作典型样板工程,真正让人民群众认识到布局优化、整合资源对于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意义。

 

附件:义安区基础教育资源布局优化学校调整情况一览表

 

 


 



登录后才能留言,请先前往登录

留言内容:

验证码:

结果反馈

  2023年3月24日,我局通过网络征集《义安区基础教育资源布局优化工作实施方案(2023-2025)(送审稿)》的意见和建议,截至目前未收到相关意见和建议。

 

                 铜陵市义安区教育体育局

                  2023年4月25日

铜陵市义安区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