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3107815/202111-00295 | 组配分类: | 部门解读 |
发布机构: | 区政府办 | 主题分类: |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
名称: | 【区城管局】解读:《《铜陵市义安区薄弱区域、薄弱地段环境综合治理提升行动实施方案》 | ||
文号: | 无 | 信息来源: | 区城管局 |
有效性: | 有效 | 发布日期: | 2021-04-26 16:43:26 |
近日,区政府办公室印发了《铜陵市义安区薄弱区域、薄弱地段环境综合治理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现就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政策背景和依据
为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进一步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积极贯彻《铜陵市薄弱区域和薄弱地段环境综合治理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义政办〔2021〕11 号)文件精神,以良好的城市发展环境与优美的人居环境迎接建党 100 周年,根据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决定对全区薄弱区域、薄弱地段开展环境综合治理提升行动,特制定本方案。
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实施方案》的出台为实施环境综合治理明确了路径,有助于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实施方案》在不损害广大群众合法权益基础上进行环境综合治理提升,不断优化义安区城市发展环境与城乡人居环境。同时兼顾义安区城市特色、文化底蕴与自然风貌开展环境综合治理提升行动,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
三、研判和起草过程
区委区政府对薄弱区域和薄弱地段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高度重视。2021年4月份,区城管执法局牵头组织编制《铜陵市义安区薄弱区域和薄弱地段环境综合治理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初稿,由分管副区长召开“两薄治理工作意见征求会”,并以行文的方式征求了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交通运输局、区自然资源与规划局、区财政局、区生态环境局及各乡镇、办事处、园区等单位意见,并通过合法性审查。《实施方案》经区政府第 79 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4月26日,由区政府办公室印发。
四、工作目标
计划用一年左右时间,对城市精细化管理中存在的薄弱区域、薄弱地段开展环境综合治理提升行动,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对标长三角城市一体化发展,着力补齐城市精细化管理短板,重点解决收储土地、征收地块、城乡结合部等市容环境管理不到位,沿线沿边乱倒垃圾、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私垦菜地等突出问题,进一步优化沿线沿边环境风貌,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与城乡人居环境,有效形成城市精细化管理长效机制。
五、主要任务
本次治理提升行动,以“五清、二改、一提升”(简称“521”行动)为主要内容,即:
(一)开展“五清”行动,清洁“两薄”区域市容环境
1、清理积存垃圾。结合深化爱国卫生运动和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全面清理治理区域生活垃圾、建筑装修垃圾与白色污染物等其他垃圾,确保治理区域干净整洁,无卫生死角。
2、清理乱堆物料。以沿线沿边两侧可视范围为重点,清理乱堆乱放物料与各类废弃物;规范沿线沿边建筑工地物料运输、堆放;规范沿线沿边居民商户的物品堆放行为。
3、清理私垦菜地。加强对周边居民宣传教育,清理各收储土地、征收地块等建成区范围内农户的私垦菜地。规范沿线沿边田园菜地的种植行为,确保沿线沿边市容市貌整洁有序。
4、清理乱搭乱建。清理沿线可视范围内有碍市容市貌的残垣断壁、废弃厂房、搅拌站、披屋等建构筑物以及各类违法建设。清理未经许可、长期闲置、陈旧破损、存在安全隐患或废弃的广告灯箱、广告牌及各类非法小广告。
5、清理征收地块。加强对各征收地块的日常管理,清理征收地块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清理征收地块残存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附属设施,确保“拆一块、净一块”。
(二)推进“二改”行动,塑造沿线沿边市容风貌
1、改善基础设施。及时修复沿线沿边路面破损、路基沉陷、边沟堵塞等问题。及时更新提升交通安全设施,确保护栏路灯完好。建设提升各收储土地周边围档,及时更新破损画面与陈旧标语。
2、改造绿化景观。增绿补绿,采取“见缝插绿、破硬增绿、立体植绿”等方式,做到薄弱区域适合地块应绿尽绿,同时对沿线沿边缺损树木、绿化设施进行修补修复;增建园林设施,对清理出的场地,因地制宜建设小游园、小果园、口袋公园和公益性景观小品;优化提升,结合实际对重点路段、重点区域绿化景观进行改造提升。
(三)实施“美化”行动,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品质
结合地形地貌及山水特色,对沿线可视范围内有碍市容市貌的村庄山体、建筑物外立面进行破损修复和出新;对沿线沿边重要节点标志性的桥梁、主要建筑,适度进行美化亮化。
六、创新举措
一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为首要目标,在不破坏现有自然风貌、不损害广大群众合法权益基础上进行综合治理提升,不断优化义安区的城市发展环境与城乡人居环境。
二是坚持属地管理、条块结合。各乡镇政府(新桥办事处)、义安经开区管委会、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凤凰山景区管理处、区土地房屋征收中心、高铁北站等单位是此次综合治理提升行动的责任主体,应切实扛起治理提升行动的主体责任。各相关职能部门根据自身职责分工,牵头组织实施本部门的治理项目,并积极做好其他相关项目的指导、协调与配合工作。
三是坚持综合提升、彰显特色。兼顾义安区城市特色、文化底蕴与自然风貌开展治理提升行动,强化地域文化元素符号, 综合提升城乡薄弱区域、薄弱地段的环境风貌。
七、保障措施
一是要求各单位提高政治站位,把此项工作作为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营造优美人居环境、推动义安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二是相关治理费用,区财政将采取以奖代补方式予以保障。同时,各有关单位及乡镇要积极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治理工作,充分发挥群众的自治作用,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三是健全完善“两薄”区段治理体制机制,落实长效管理各项措施。专项治理后要实行常态化管理,纳入正常工作任务和流程,做到治理改造一片,完善提升一片,长效巩固一片。
解 读 机 关:义安区城管执法局
咨 询 科 室: 督查股
联系 方 式: 0562-8810328
近日,区政府办公室印发了《铜陵市义安区薄弱区域、薄弱地段环境综合治理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现就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政策背景和依据
为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进一步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积极贯彻《铜陵市薄弱区域和薄弱地段环境综合治理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义政办〔2021〕11 号)文件精神,以良好的城市发展环境与优美的人居环境迎接建党 100 周年,根据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决定对全区薄弱区域、薄弱地段开展环境综合治理提升行动,特制定本方案。
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实施方案》的出台为实施环境综合治理明确了路径,有助于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实施方案》在不损害广大群众合法权益基础上进行环境综合治理提升,不断优化义安区城市发展环境与城乡人居环境。同时兼顾义安区城市特色、文化底蕴与自然风貌开展环境综合治理提升行动,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
三、研判和起草过程
区委区政府对薄弱区域和薄弱地段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高度重视。2021年4月份,区城管执法局牵头组织编制《铜陵市义安区薄弱区域和薄弱地段环境综合治理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初稿,由分管副区长召开“两薄治理工作意见征求会”,并以行文的方式征求了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交通运输局、区自然资源与规划局、区财政局、区生态环境局及各乡镇、办事处、园区等单位意见,并通过合法性审查。《实施方案》经区政府第 79 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4月26日,由区政府办公室印发。
四、工作目标
计划用一年左右时间,对城市精细化管理中存在的薄弱区域、薄弱地段开展环境综合治理提升行动,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对标长三角城市一体化发展,着力补齐城市精细化管理短板,重点解决收储土地、征收地块、城乡结合部等市容环境管理不到位,沿线沿边乱倒垃圾、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私垦菜地等突出问题,进一步优化沿线沿边环境风貌,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与城乡人居环境,有效形成城市精细化管理长效机制。
五、主要任务
本次治理提升行动,以“五清、二改、一提升”(简称“521”行动)为主要内容,即:
(一)开展“五清”行动,清洁“两薄”区域市容环境
1、清理积存垃圾。结合深化爱国卫生运动和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全面清理治理区域生活垃圾、建筑装修垃圾与白色污染物等其他垃圾,确保治理区域干净整洁,无卫生死角。
2、清理乱堆物料。以沿线沿边两侧可视范围为重点,清理乱堆乱放物料与各类废弃物;规范沿线沿边建筑工地物料运输、堆放;规范沿线沿边居民商户的物品堆放行为。
3、清理私垦菜地。加强对周边居民宣传教育,清理各收储土地、征收地块等建成区范围内农户的私垦菜地。规范沿线沿边田园菜地的种植行为,确保沿线沿边市容市貌整洁有序。
4、清理乱搭乱建。清理沿线可视范围内有碍市容市貌的残垣断壁、废弃厂房、搅拌站、披屋等建构筑物以及各类违法建设。清理未经许可、长期闲置、陈旧破损、存在安全隐患或废弃的广告灯箱、广告牌及各类非法小广告。
5、清理征收地块。加强对各征收地块的日常管理,清理征收地块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清理征收地块残存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附属设施,确保“拆一块、净一块”。
(二)推进“二改”行动,塑造沿线沿边市容风貌
1、改善基础设施。及时修复沿线沿边路面破损、路基沉陷、边沟堵塞等问题。及时更新提升交通安全设施,确保护栏路灯完好。建设提升各收储土地周边围档,及时更新破损画面与陈旧标语。
2、改造绿化景观。增绿补绿,采取“见缝插绿、破硬增绿、立体植绿”等方式,做到薄弱区域适合地块应绿尽绿,同时对沿线沿边缺损树木、绿化设施进行修补修复;增建园林设施,对清理出的场地,因地制宜建设小游园、小果园、口袋公园和公益性景观小品;优化提升,结合实际对重点路段、重点区域绿化景观进行改造提升。
(三)实施“美化”行动,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品质
结合地形地貌及山水特色,对沿线可视范围内有碍市容市貌的村庄山体、建筑物外立面进行破损修复和出新;对沿线沿边重要节点标志性的桥梁、主要建筑,适度进行美化亮化。
六、创新举措
一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为首要目标,在不破坏现有自然风貌、不损害广大群众合法权益基础上进行综合治理提升,不断优化义安区的城市发展环境与城乡人居环境。
二是坚持属地管理、条块结合。各乡镇政府(新桥办事处)、义安经开区管委会、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凤凰山景区管理处、区土地房屋征收中心、高铁北站等单位是此次综合治理提升行动的责任主体,应切实扛起治理提升行动的主体责任。各相关职能部门根据自身职责分工,牵头组织实施本部门的治理项目,并积极做好其他相关项目的指导、协调与配合工作。
三是坚持综合提升、彰显特色。兼顾义安区城市特色、文化底蕴与自然风貌开展治理提升行动,强化地域文化元素符号, 综合提升城乡薄弱区域、薄弱地段的环境风貌。
七、保障措施
一是要求各单位提高政治站位,把此项工作作为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营造优美人居环境、推动义安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二是相关治理费用,区财政将采取以奖代补方式予以保障。同时,各有关单位及乡镇要积极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治理工作,充分发挥群众的自治作用,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三是健全完善“两薄”区段治理体制机制,落实长效管理各项措施。专项治理后要实行常态化管理,纳入正常工作任务和流程,做到治理改造一片,完善提升一片,长效巩固一片。
解 读 机 关:义安区城管执法局
咨 询 科 室: 督查股
联系 方 式: 0562-8810328
主办单位: 铜陵市义安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铜陵市义安区信息化管理服务中心
ICP备案号:皖ICP备08100355号-2
皖公网安备 34072102000091号 网站标识码:3407210004
运维电话:0562-2101697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056212318